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作者:糧信網
進入3月份以來,基層進入搶糧高峰期,從東北產區而起迅速擴散至華北地區,貿易商爭先搶后建庫存,導致收購成本節節攀高,廠家漲五厘,糧點漲一分,企業漲一分,糧點提二分,現在的玉米行情都是超前提價,華北糧點收購成本已達到1860-1900元/噸,外發不合適,與當前市場行情脫軌。那么后期行情是否能如愿上漲?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張艷秋認為,目前市場余糧仍偏多,而需求方面受疫情影響恢復緩慢,本輪華北漲價更多是由貿易商搶糧心態挑起,后期還是要看下游恢復情況,預計隨著各地全面復產復工,需求將逐漸好轉,華北地區玉米行情整體將是震蕩上行的。
中間環節持糧較多,貿易商虎視眈眈。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發布最新秋糧收購進度表明:截至2020年3月15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7651萬噸,同比減少805萬噸。目前華北糧上量高峰期進入收尾階段,農戶余糧普遍在2-3成,多轉移到貿易商庫中。當前貿易商整體以囤糧為主,且由于搶收主體較多,導致收購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外發基本無利潤,只能囤貨待漲。據了解,東北部分貿易商預判山東工廠5月份會有高點,想趁運費相對較低時,發往山東建庫存。貿易商整體對后期看漲預期較高,短期內不會出現集中賣糧現象。
拍賣信息轟炸,基層心態浮動。從3月上旬開始臨儲拍賣消息就不絕于耳,已有多個版本消息傳出,市場多傳言起拍價格將較去年同期高于50-100元/噸,利多市場,支撐持糧主體看漲信心。而且據數據顯示,玉米儲備從2017年的高峰2億多噸,通過2年的時間,下降到2019年的5600萬噸左右,庫存大減,且剩余玉米年份偏長,質量較差,很難用于飼料加工,因此市場對優質玉米看漲預期較高。而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3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預測2019/20年度中國玉米供需缺口將達到1708萬噸,為近三年最大缺口(如圖所示)。如此來看,今年臨儲拍賣可能更對的是穩定市場,調整行情,具體怎么拍還要看國家調控。
飼企全面復工,生豬養殖逐漸恢復。截至3月16日,在飼料企業方面全國9711家獲得許可證的企業,目前復工率已經達到了87%,其中排名前100位的重點飼料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了99%,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的飼料產量同比上漲了2%。今年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加了1.7%,這已經是連續第5個月增加,比去年9月份增幅已經達到了10%。在新生仔豬方面,今年2月份,全國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出欄的新生仔豬環比增加了3.4%,這應該是去年9月份以來的首次環比增長。隨著養殖業逐漸恢復,后期對優質玉米需求也將有所增加。
綜上所述,目前中間環節持糧偏多,貿易商對后期看漲氛圍濃厚,預計隨著最后一波潮糧出售完畢,后期將是貿易商與工廠拉鋸狀態。在沒有更多利好消息刺激的前提下,華北地區玉米行情整體以震蕩小幅上行為主,預計山東進入1元時代要在4月下旬以后,后期還是要重點關注高速免費截至日期、臨儲拍賣、以及養殖復蘇情況。
國內玉米“疫”中抗跌 谷物進口或逢“良機” |
http://www.feedtrade.com.cn/yumi/ 2020-03-25 08:22:44 糧油市場報 |
|
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至暗時刻”,國內玉米市場表現相對抗跌。不過,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發酵、金融市場動蕩、美股創下“熔斷”紀錄的大背景下,全球谷物或迎來“逢低買入”時機。 3月中旬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在預期臨儲拍賣底價提高以及儲備輪入等利好因素支撐下表現抗跌,東北農戶處于“潮糧”和“自然干糧”之間的銷售“空檔期”,支持糧價堅挺。一度處于“洼地”的華北玉米市場再現回暖行情。不過,對此仍不可盲目樂觀,畢竟我國谷物市場“供大于求”格局未變,未來4至5個月國內進口谷物到貨壓力將逐步顯現。 玉米市場相對抗跌 3月中旬以來,在全球金融市場“至暗時刻”,國內玉米市場相對抗跌,東北部分地區甚至繼續上漲,華北回落后再次反彈。截至目前,黑龍江、吉林深加工企業收購價1630~1830元/噸,周環比上升10~40元/噸,個別地區下降10元/噸;山東深加工企業玉米掛牌價1880~1990元/噸,反彈10~20元/噸。北方錦州集港價1875~1900元/噸,理論平艙價1945~1950元/噸,持平;廣東港口散船和集裝箱玉米報價分別為1970~1990元/噸和2000~2020元/噸,前者下跌10元/噸。 糧企收購與拍賣并舉 近一周,東北部分地區中儲糧繼續儲備輪入2019年糧源。中央儲備糧四平直屬庫有限公司梨樹分公司從3月20日起開始收購2020年輪換備用糧,收購價為1860元/噸,水分14.0%,等級為二等以上,水分扣量比為1∶1.2,容重≥690g/L,雜質≤1.0%,不完善?!?.0%,霉變?!?.0%。加之此前有關新年臨儲玉米拍賣底價可能提高,部分東北糧商囤貨熱情不減。中儲糧拍賣成交情況良好,近一周不少地區成交率可達100%,可惜春節以來累計成交僅100多萬噸。 農戶余糧快速下降 3月份,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運輸逐漸通暢,同時,多元主體收購積極,農民售糧進度加快。截至3月15日,東北三省一區農戶售糧進度為78%,周環比提高5個百分點,月環比提高22個百分點,同比偏慢3個百分點。 同時,汽運物流成本下降,進一步擴大東北玉米外運半徑,東北地區農戶手中余糧水平快速下降。據了解,當前東北地區農民余糧二成左右,并且部分是不急于出售的棧子糧,不會出現集中售糧、供應大幅增加的情況。 |
豆粕短線強勢,中期看弱
當美股熔斷已經成了常態,而且原油跌破20美元/桶之時,疫情所造成的恐慌氣氛在全世界蔓延。目前國內雖然在積極開展復工復產,并且領導干部帶頭刺激消費,但我們對于國內經濟增長全年看弱的觀點是不變的。在這個大前提下,國內大宗商品中豆粕的走勢整體表現出了整體抗跌的態勢。本周國內豆粕期貨主力合約更是創出了年內的新高。筆者認為,在短期內,大豆供應緊張的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豆粕現貨價格都將維持強勢態勢。而期貨價格則將走出近期上漲,中期看弱回落的行情。
三月份到港大豆數量預估是480萬噸左右,進口量環比下降了14%左右。這直接導致國內油廠的開機率出現了下滑,2月第3周國內油廠開機率為53.5%,而2月第4周國內油廠開機率只有47.2% ,當時間進入到3月第1周之后, 國內油廠開機率更是下滑到了41.6%。不斷降低的開機率直接導致了國內豆粕產能出現了下滑。而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國內豆粕現貨的走勢行情發展,豆粕現貨的大漲從上周五開始,市場傳聞巴西那邊疫情嚴重,大豆出口可能受影響,也有傳聞說大豆到港無法卸貨等等,總之來說,市場炒作的是供應端的問題,即進口不足,國內缺豆,壓榨被迫下降。而期貨方面呢?拋開國內春節后第一個交易日大宗商品暴跌意外,其余時間內,國內豆粕期貨09合約都在2688-2778元/噸之間進行箱體震蕩,直到本周五再次走出高開高走,收盤站在2778元/噸以上,形成了突破。
之前一直都在說供應,那么我們回頭來看一下國內的需求。春節之后國內新管疫情開始爆發,這直接轉移了國內群眾的關注點,去年炒作的非洲豬瘟的問題,似乎是從大眾的眼中消失了。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能繁育母豬存欄連續5個月出現了增長。市場供應轉好,而且國內豬肉價格始終持續高位,導致養殖利潤處于較高位置,隨著新管疫情得到控制,國內養殖企業對于復工的積極性非常好,目前看國內養殖業產能恢復率不斷增高。使得國內飼料企業復工率超過70%。這直接導致了國內豆粕成交量開始增加,使得油廠豆粕庫存下滑。近期國內部分地區現貨供應已經出現了問題??偨Y一下就是,供應趨緊的情況下,低庫存導致市場需求加大,供應收緊。
上面說了許多的利多與上漲,我們都知道市場不會一直上漲?;剡^頭來,我們看看市場未來有沒有可能下跌。目前看市場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大豆供應偏緊。那后市呢?我們現在其實采購了許多的大豆。只不過并不是在3月份到港,且傳說受到疫情的影響,國際大豆貿易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導致大豆到港的延期可能會出現。但延期之后總有一天這些大豆會到港。一旦大量大豆到港,國內大豆供應緊張的問題將迎刃而解。那國內油廠開機率將出現回升,豆粕短期流動性收窄的問題也將得到解決。所以從后臺數據上來看,通過觀察主力持倉動向,筆者發現,當日多空排行榜前20主力席位中,空頭增持力度較大。從席位間主力持倉調整方向和力度上看,空頭力量占據上風,后市期價運行重心或略有下移。
所以對于豆粕現貨市場筆者的建議是近期強勢高價,除非庫存不足,不然還是等未來大量大豆到港之后,再來考慮備貨的問題。而期貨方面,關注2778元/噸一線。
新聞
貿易商積極囤糧,后期玉米能漲嗎?
2020-03-23 09:48:53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作者:糧信網編輯:lyjx4
進入3月下旬,經過一些博弈鋪墊,玉米市場風向發生轉變,黃淮一帶的深加工企業毫無意外的來了一輪觸底反彈,還是黃淮市場好揣摩,情緒波動雖然也有,但沒有東北市場這么強勢。當然,東北目前的行情都推給情緒也是不負責任的,還是需求給了機會,供應才有機會發泄情緒??傊?,兩極分化的玉米開始有了轉變,之前“跌跌不休”的黃淮大區觸底反彈,東北大區依然在堅持,貿易商們的囤糧部隊擴編。那么,糧商們積極購銷備貨,后市能回應糧商們的期待嗎?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員周喆認為,羅列目前的影響因素,利好因素偏多,玉米的后市行情向好面更大,不過對囤積差糧的行為不理解。
連續落價終于見底,黃淮糧商積極備貨。受疫情影響,從2月17日國家開始對所有車輛免收高速通行費開始,以山東為主心骨的黃淮市場就進入降價的節奏。一方面剔除收購價格中的高速費用,另一方面也打壓了中上游的心態,使得2月中上旬漲的價格都吐了出。但降價也打壓了供應方的參與熱情,隨著市場余糧的減少,供應方的壓力也有所減輕。再加上東北漲價的強勢,到達銷區的成本增加,適逢高速免費,西南銷區去西北產區掃蕩,華南市場銷區也跑到蘇皖撿漏,華北再不漲,糧源就要有外流的跡象了。
工廠到貨減少開始調整策略,貿易商也開始意動,黃淮市場的玉米行情開始觸底。在3月第三周中,黃淮貿易商開始抄底做庫存,干糧價格上漲,下游用糧企業也順勢上調收購報價,并借此機會給產品提價,緩解加工效益上的壓力,不知東北的工廠的產品有沒有機會跟著調整,能否也跟著喘口。
又是一輪拍賣炒作,東北糧商仍在堅持。東北產區相對于“玩真實”的其他產區來說,情緒的影響力更大一些?;蛟S與東北單季作物有關,貿易商購銷不分夏糧、秋糧,又或者與東北市場正值思想轉變期,從原來的仰仗政策向市場購銷做轉型,容易被小道消息帶節奏,使得東北玉米市場的行情走向經常脫離供需軌道,出乎預料的逆市走一輪大行情。
近期,關于臨儲玉米拍賣的消息層出不窮。據本網了解,各路下次消息中有從底價入手的,上漲50-100元/噸不等,還有傳漲200元/噸的;從時間入手的,4月至5月末開拍不等,也有所不拍直接定向的。五花八門的消息我一直都有一個不理解,既然知道消息,為何要傳的天下皆知呢?不過節目效果還是有的,最起碼東北的貿易商們有信的,拿三方資金囤糧的比比皆是。
蟲害問題焦點聚集,新作減產提前安排。肆虐多國的沙漠蝗蟲沒有然后了,不知道它們有沒有買到進入中國的地圖和設備,雖然不用隔離14天,不過鴨將軍會安排它們的。不過蟲害還是有其他點來影響市場的。據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介紹,據專家預測,今年農業的病蟲害是屬于偏重的年份,具體到小麥就是條銹病和赤霉病,這可能影響飼料麥行情。而從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貪夜蛾的威脅,對玉米的產量構成威脅。去年炒了一個夏天,風頭一度蓋過拍賣的草地貪夜蛾又來了,去年它們飛到了華北,今年可能會威脅到東北,對2020年產玉米市場的供應形勢不利,對玉米價格是個利多。一些有實力長期押糧的東北貿易商有些意動,飼料廠也擔憂下一季市場的行情,對19年產玉米動了心思。
看好未來需求復蘇,囤貨邏輯可以理解。市場需求上一些利好消息頻出,主要集中在養殖方面,無論是鼓勵復養上提供資金、放寬受益人標準,還是非洲豬瘟疫苗的推進,很多人對4月的禽料需求以及下半年度的豬料需求都信心滿滿。畢竟最壞的時期已經熬過,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復蘇都是增長,那么各個產區的貿易商積極囤積玉米的邏輯也就說的通了。如果養殖復蘇順利,那么飼料廠的飼料和深加工的副產品都能好賣一些,進而對玉米的需求增加。囤積高容重玉米可以理解,但黑龍江好多貿易商囤積的是低容重玉米,實在是迷惑行為難以理解。這類玉米只能賣給淀粉廠、酒精廠,但5月前后還有拍賣,5000多萬噸陳糧是又差又便宜,能用差的就不會考慮質量問題,現在高價囤的貨再加上利息、損耗,只能期待臨儲玉米拍賣底價大幅上漲了。而且,新冠疫情還要快速結束,要不然低迷的消費訴求,深加工的主產品寸步難行,哪還有余錢多備原料。
不過,美國農業部公布,有民間出口商向中國出口銷售75.6萬噸玉米,還有34萬噸紅麥。這是中美貿易戰初步和解的產物,進口的沖擊對國產玉米的壓力還是蠻大的。但美方近期把新冠病毒的傳播甩鍋給中方,中美關系又充滿未知數,后續的進口玉米、替代谷物、DDGS、肉類等會怎樣就難說了,能否空轉多,就要看雙方是否愿意把衛生問題轉移到政治戰場上,至少美方很愿意,這樣能轉移注意力。
高速收費舊事重提,多空均沾客觀看待。2月末就被炒作的高速收費又來了。高速收費何時恢復看政府通知,最晚6月30日,疫情在這之前結束就恢復收費。這是一把雙刃劍,玉米價格行情水準會被拔高,但誰來給高速費買單是個問題。這是一個對庫存在銷區有利,在產區不利的因素,也不怪有些公司把庫存轉移至北港和銷區,可能就是賭的這個節奏差吧。既想它早點收費,這意味著疫情結束了,我們勝利了。又想它晚點來,它會限制高成本東北玉米的市場。
綜上所述,無論是看漲后市積極囤貨,還是騎虎難下難以脫身,渠道庫存飛速膨脹已成事實,囤貨賭后市這條大船是上船容易下船難。我依然認為情緒只能主導一時的行情,真正的市場還是要看供需的。未來能否如貿易商所愿還要看新冠疫情何時結束、養殖復蘇情況如何、臨儲拍賣的時間以及底價還有規模如何。從目前的形勢來說,還是可以抱有期待的。不過短時間內的東北市場,之前上漲提前預期利多,上行空間有限。